consulting

30-3p.jpg
社群網站網路行銷:為何我的活動沒效果
會員評比: / 1
最差最好 
知識庫文章 - 網路行銷知識文章

社交網路雖然提供了巨大的紅利,但對於許多中小企業及團隊來說仍然存在著一個無形的玻璃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充分享受到這些來自社交網路的海量使用者和流量,相反,對於許多企業和小團隊來說,如何運用好社交網路仍然是一個高難度、讓人手足無措的事情。紅利似乎掌握在小部分精英企業手中,如開篇所展示的那張尖刺圖,現實似乎還要更銳利些。

四大企業的“社交困境”你有嗎?八招解困秘笈助你突破瓶頸!

社交網路雖然提供了巨大的紅利,但對於許多中小企業及團隊來說仍然存在著一個無形的玻璃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充分享受到這些來自社交網路的海量使用者和流量,相反,對於許多企業和小團隊來說,如何運用好社交網路仍然是一個高難度、讓人手足無措的事情。紅利似乎掌握在小部分精英企業手中,如開篇所展示的那張尖刺圖,現實似乎還要更銳利些。

資料確實在證明這個觀點,海量且充沛的流量更寵愛部分網站和應用、事件和內容。在擁有超過5億註冊用戶的騰訊微博,擁有千萬以上聽眾的帳號只有36個。在微信上,擁有超過百萬用戶粉絲以上的微信帳號更是屈指可數。顯然並不是所有企業和用戶都能擁有可觀的聽眾群,如魚得水遊動在微博、微信中的企業總是少數,大部分都在金字塔的底部充當基石。

困境最終以一些我們能夠看到的結果呈現:

選擇難題
從空間到微博再到微信,新的大型平臺的誕生與崛起的時間越來越短,在這些平臺上所呈現出的精彩案例層出不窮。企業和創業團隊面臨的選擇難題則越來越大,一家尚未熟悉與精通時,另一家可能又成為全民關注熱點。將主要精力放在哪個平臺上會對自己更有幫助?如果堅持在某一個社交平臺上,時間會給資訊帶來質變,也給用戶與品牌之間的關帶來質變。而當一家新的平臺尚未崛起就先行進入,又會享受到豐厚的先發紅利。

甚至無法獲得用戶
不管是在微博還是微信上,當一些企業或團隊炫耀自己在很短時間內迅速彙聚了數十萬、數百萬優質的用戶人群時,許多小團隊只是在數百用戶間努力掙扎,每增長一個用戶都是艱難的突破。

儘管也在運營帳號
但消息自始至終流傳不出去。有創業者打趣說:麗江有數千家客棧,大家都有“遛狗、曬太陽、發呆”這些特點,價格也都差不多,如何在微博或是微信上做出不一樣的口碑?以在騰訊微博為例,現在也只有一家“麗江momo客棧”運營得風生水起。

效果無法累積放大
2013年4月,一家創業公司的CEO在微博中發問,為何他大規模投入做了連續兩個月的微博行銷,微博覆蓋用戶人群已經超過了小米,取得的效果和小米相比卻天差地別?而搜狐新聞用戶端運營的幾個微信自媒體帳號則在暫停幾天下發資訊的時間裡,留意到一天幾千用戶取消退訂而去,可能大規模達到投入總是無法獲得滿意的結果。

觀察微博帳號與微信自媒體帳號,第一時間在社交網路上的成就,多是現有資源或者認知的累積轉化導致。微博與微信或者空間恰恰是適時提供了一個合適的工具,協助企業或創業公司迅速崛起。以美麗說、蘑菇街為例,前者創業團隊對社區理解十分精通,創辦美麗說前曾創辦過“抓蝦”這樣的閱讀類工具產品。後者則對電商與淘寶非常熟悉。在社交網路迅速開放之後,兩家企業抓住潮流,企業也呈現將用戶與電商推薦之間的距離一舉縮短,方便用戶的同時成就了自己。

選擇什麼樣的平臺並不難,以適合自己的需求為佳。事實上,小米手機在成為一個現象的今天,充分利用了微博、微信,並且沒有拋棄過去的論壇模式,從塑造品牌的一開始,論壇就是聚攏鐵杆用戶的有利武器之一。微信因為私密溝通屬性被小米放在做客服平臺的位置上,可以幫助企業提升CRM管理。微博的資訊流動非常迅速,被放在適合做品牌的位置上。不同社交網路更像是已有工具的組合,盲目跟從並不是好的做法。

面對不同的社交網路,企業可以採取類似小米的策略,即將各個平臺組合起來使用,充分展其所長。將自己的帳號登錄體系、分享,乃至將贊、評論等這些輕量的動作都和社交網路(不管是微博,還是微信、空間)實現打通,使用者自然會做出將資訊分享流動到哪個平臺去的決定。企業也可以依據自己的特點,如果品牌訴求更強,希望自己的資訊能更加快速地覆蓋更多人群,微博顯然是首選。如果更希望變成客服,則微信公眾平臺可以考慮。

困境本身有著諸多解決方案,參照那些優秀的前行者的做法,會有一些借鑒:

企業高管真的重視
對社交網路的基礎理解,儘管只是短短的“資訊”“關係鏈”“互動”三個詞語,所展現出的力量卻千差萬別。我們無法奢求所有的企業高管都能如唱吧CEO陳華(此前曾創辦酷訊網)、啪啪CEO許朝軍(此前曾為人人網CEO)、美麗說CEO徐易容(此前曾創辦閱讀工具抓蝦)一樣精通社交,他們過去創辦或主導的企業都和社交網路非常緊密。卻能像小米、淘寶、優酷、杜蕾斯這些團隊和企業一樣,充分重視社交網路,充分鼓勵自己的團隊試探。以優酷為例,首席運營官魏明多次召集 會議,率隊與騰訊產品經理討論如何從分享這樣簡單基礎的行為提升流量。當微信初露端倪時,騰訊也第一時間紮了進去體驗,並要求團隊開始結合、運用微信平臺。

至少有精彩的策劃和精雕細琢的140字消息內容
消息本身就具有生命力,一旦被用戶或者官方帳號發佈在社交媒體中,就能自然流動開來。越是優秀的策劃和擊中人情緒、情感的文字內容,流動越快。至於資訊如何整理,如何與自己的用戶互動、策劃活動,過去章節做了非常多的總結,如我們舉出的美麗說在微博上深夜為用戶點歌的舉動。而小米策劃“手機編年史”活動,也為快速聚攏獲得更多用戶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官方帳號主動互動
互動既是不斷解答用戶的疑問,也是主動出擊接觸潛在用戶的過程。官方帳號除了發佈與自己有關的重要資訊外,另一個作用就是答疑解惑,這個過程會建立起用戶信任,產生黏著。不同的平臺提供了不同的方式,微博中官方帳號可以主動出擊,在微信中則可以更便利地回答用戶疑問。

可以發動起自己的核心用戶
邀請用戶為自己背書,不管他們是現實中的顧客還是網上的用戶。邀請他們享受服務或者發生業務聯繫後收聽自己,鼓勵用戶在微博、微信帳號中發出一個中肯評價或是推薦是值得的。 每個消費用戶或者現有的用戶都是珍貴的管道,他們的資訊發佈、分享、推薦會為自己帶來驚喜。這種驚喜會因為時間的延續,關鍵資訊不斷重複釋放、不斷與自己的用戶互動建立起信任而實現兌現,這在“資訊的承載”中做了詳細的描述。效果累積,其實正是通過核心用戶的不斷背書,最後形成一個可觀的結果。

充分利用現有的管道
這些管道包括自己現有的網站、博客、論壇、線下管道等資源。現有管道是第一位的,與其覆蓋足夠多的管道,不如精通一個,並在這個的基礎上,再去擴展其他。 社交網路中,也有許多已經被建立起來的工具,如騰訊的廣點通廣告系統,是業界最有成效的社交廣告系統之一,通過他們能快速獲得用戶和流量。如在微博上的微博行銷公司等。草根大號的建立為資訊流動起到了很大作用,其實也協助了很多創業團隊、企業縮短利用好社交網路的時間。這個協助甚至跨越了平臺,也能拉動微信帳號的發展。現在,僅僅微博行銷就已經是一個規模在10億元人民幣以上的市場。微信服務市場也在迅速發展。

(此篇文章為網路轉載,如有侵權請告知,會盡速將文章下架!)